蕲水灌区大同总干渠
蕲水灌区新建扩建工程位于大同水库、花园水库、鹞鹰岩水库和沿江平畈灌区,设计灌溉面积38.67万亩,覆盖蕲春县11个乡镇办170多个行政村。工程建设周期3年,建成后将形成多水源互补供水格局和“长藤结瓜”式大型灌溉系统,从根本上解决蕲水灌区农业灌溉、城乡生产生活用水短缺问题,提高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助力蕲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早春二月,春寒料峭,蕲春大同水库碧波荡漾。
1970年,蕲春县开始逐步建设蕲水灌区,到1982年,建成由大同总干渠、花园东西干渠等60余条干支渠组成的灌溉渠系。一库库清水沿渠道自北向南奔腾而下,浇灌润泽数十万亩良田沃野。
经过40余年运行,因渠道老化受损、淤积堵塞、渗漏严重,灌区面积严重萎缩,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,水安全、水生态受到挑战。
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,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积极谋划蕲水灌区新建扩建工程。经过不懈努力,该项目被纳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计划,总投资15.06亿元,于2021年10月开工建设。
2月15日,记者走进施工现场,感受到大干项目热潮扑面而来。
40个工区1000余人奋战在工地
一条条水渠蜿蜒向前,犹如一根根分布在蕲水灌区的“血管”,为广阔的沃野源源不断地供水。
花园西干渠是蕲水灌区工程的渠系建设项目,全长51公里,分22个工作区建设。在其中一个3公里的工作区,52岁的刘琼芝和丈夫搭档给渠道衬砌,汗水将一缕缕头发黏在脸颊。春节一过,他们和另外4对“夫妻档”恩施老乡就赶到工地开工。
“抢抓关键控制性工程的时间节点,助力灌区农业生产。”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江志刚介绍,先期作业人员和施工机械于1月26日进场开工。目前,蕲水灌区工程40个工区1000余人奋战在工地。
蕲水灌区工程由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总承包,负责项目的设计、采购、施工等。中国化学生态水利建设有限公司、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、四创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承建灌区水源工程、渠系及渠系建筑物新扩建工程、信息化建设工程。
目前,蕲水灌区工程关键项目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,紧锣密鼓推进。5月1日前,位于大同水库下游约3公里处的两河口拦河闸工程完成,发挥灌溉引水、防汛泄洪作用;10月1日前,新建的裴蔡隧洞贯通,实现大同和花园两片灌溉水系互通;年底前,全长192公里的大同干渠、花园东西干渠扩建衬砌完工。
“高质量完成蕲水灌区工程建设,从根本上解决灌区农业灌溉、城乡生产生活用水短缺。”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常务副经理聂志刚介绍,工程建成完工后,从大同水库输水至100公里外的赤东集镇,时间从15天缩短至7天,农业灌溉供水效率和用水效益将大大提升。
大数据精准管控实现科学用水管水
“下游抗旱用水时进行人工封堵,遇上大洪水又要破坝泄洪,结果是水资源浪费、水环境受损,水安全形势严峻。”谈起两河口砂土拦水坝的困境,已退休的老水利人余先美感慨,科学用水安全管水是几代蕲春水利人的夙愿。
两河口拦河闸项目是蕲水灌区咽喉工程,肩负着38.67万亩农田灌溉引水、汛期行洪的使命。目前,全长72米的拦河闸已完成钢闸门安装等主体工程,4月底完成桥梁铺装、信息化控制室建设等收尾工程,确保灌溉和防汛正常使用。
中国化学生态水利建设有限公司蕲春项目经理高强介绍,两河口拦河闸信息化控制室将通过数据模块管理,实现远程管控、实时监测、精准调度。
花园水库分路管理站站长骆红坤与水利打交道20多年,他深感信息化手段才能提升水资源有效利用,真正实现科学用水。
蕲水灌区工程信息化建设项目搭建信息采集系统,通过采集177个监测站点的水位、水量、水压和土壤墒情数据,接入湖北省智慧灌区信息管理平台;通过94个摄像头,实现视频和闸门数据本地存储。以此为基础,项目将开发灌区视频监视、闸站自动监控、调度管理、灌区巡查管理、分析预警和移动应用等系统,通过大数据精准管控,实现节约用水、科学调水、安全管水,造福一方百姓,守护一方安澜。
来源:黄冈新闻网